內容簡介
目錄介紹
一、 中文圖書 | 1 |
崩塌 | 1 |
冰凍圈災害學 | 1 |
測震儀器原理仿真與實踐 | 1 |
朝鮮半島歷史地震·海嘯·火山噴發 : 公元2年—1904年 | 2 |
重慶市三峽庫區滑坡涌浪災害評價與風險評估技術要求 | 2 |
陳運泰院士論文選 | 2 |
城市地災治理 : 基于InSAR技術的現代治理模式MARG | 3 |
城市災害與城市減災法治理念契合研究 | 3 |
城市綜合防災與應急管理 | 4 |
城市綜合數字防災 : 地震及次生災害情景仿真與韌性評估 | 4 |
城鎮社區防震減災知識讀本 | 4 |
塵暴 : 20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大平原 : 25周年紀念版 | 5 |
川藏交通廊道山地災害演化規律與工程風險 | 5 |
大山里的長尾龍 : 被困深山 | 5 |
大型滑坡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 (2版) | 6 |
大震地震動場的實時估計 | 6 |
低頻暴雨作用下葉城風積土邊坡破壞特征研究 | 7 |
地裂縫 | 7 |
地下淺層空間中震源被動定位方法研究 | 7 |
地震 | 8 |
地震避險與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 : 基于汶川8.0級地震北川現場調查 | 8 |
地震地質災害鏈風險識別與評估 | 8 |
地震防御及應急避險指南 | 9 |
地震和地下水協同作用下邊坡穩定性評價 | 9 |
地震烈度與地震動參數關系研究 | 10 |
地震模擬振動臺系統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 | 10 |
地震損失分析與設防標準 (修訂版) | 10 |
地震學原理與應用 (2版) | 11 |
地震學、震源及地球結構概論 | 11 |
地震作用下立體交叉隧道動力響應特性與控制措施研究 | 12 |
地震者說 | 12 |
地質災害防治中的小型無人機應用方法與實踐 | 13 |
電磁法探測技術在涉水防災領域中的應用 | 13 |
典型自然災害時空態勢分析與風險評估 | 13 |
防災, 原來如此! | 14 |
防震減災微科普. 第四輯 | 14 |
覆蓋型巖溶土洞致塌機理、監測預警及治理技術 | 14 |
高速鐵路復雜巖溶地質勘察與災害防治 | 15 |
高樁碼頭軟土岸坡變形災害防治技術研究 | 15 |
工程地震動輸入 : 從傳統抗震設防到韌性提升 | 16 |
工程抗震防災與節能減排技術 | 16 |
公眾參與式地震信息采集與服務 : 技術、方法與實踐 | 16 |
公路邊坡病害預測與穩定性評價 | 17 |
公路巖石邊坡工程 | 17 |
古地震學 | 18 |
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管理技術 | 18 |
旱澇急轉及生態環境效應 | 18 |
黑方臺黃土滑坡成因機理、早期識別與監測預警 | 19 |
滑坡 | 19 |
滑坡地質災害天空地協同監測與預警 | 19 |
滑坡災害 | 20 |
黃河流域蘭州城區段泥石流分布規律與防治研究 | 20 |
火山、地震、滑坡等地質災害調查指導手冊 | 21 |
基于動力條分法的滑坡運動過程數值模擬 | 21 |
基于過程控制理論的公路災變高切坡防治研究 | 21 |
M≈8級地震的預測技術 | 22 |
減輕自然災害 | 22 |
降雨誘發紅層滑坡研究 : 以四川盆地為例 | 22 |
近岸風暴潮和臺風浪集合化預報技術及應用 | 23 |
進藏高速公路與鐵路橋梁災害環境及對策研究 | 23 |
巨型滑坡演化機制與防治 | 23 |
庫岸滑坡涌浪數值模擬方法 | 24 |
龍門山斷裂帶地震重災區韌性評估模型構建及演化規律研究 | 24 |
陸路交通隧道-滑坡體系變形機理和控制技術 | 24 |
面向對象的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數據結構及數據分析 | 25 |
泥石流 | 25 |
泥石流災害風險分析與聚落減災 : 以岷江上游為例 | 26 |
2019年度全國重大地質災害事件與應急避險典型案例 | 26 |
農村精準到戶地震避險設計及實例 | 26 |
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 : 轉變經濟與政策以實現可持續的未來 | 27 |
淺埋煤層開采地面塌陷及其防治 | 27 |
強地震動特征與抗震設計譜 | 28 |
強震誘發高速遠程滑坡動力過程及數值模擬 | 28 |
邛海流域地震誘發滑坡的持續活動性與災害效應分析 | 28 |
三峽水庫地震特征與趨勢 | 29 |
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項目群管理方法研究 | 29 |
四川省社區防災減災自組織能力建設研究 | 30 |
水庫誘發地震評價理論與實踐 | 30 |
水庫滑坡-抗滑樁體系多場演化試驗與監測技術 | 30 |
天水盆地西北緣典型滑坡災害研究 | 31 |
唐山大地震救援史料整理類編. 上海卷. 口述卷. 上-下 | 31 |
土坡對降雨入滲的響應及其失穩演變 | 31 |
突發性地質災害防治研究 | 32 |
汶川地震與救災制度轉型研究 | 32 |
西江流域傳統聚落防災史研究 | 33 |
西藏林芝市朗縣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| 33 |
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 | 33 |
小秦嶺金礦區礦渣型泥石流成因機理及防治對策 | 34 |
謝禮立院士論文選集 | 34 |
新疆南疆地區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及防治對策研究 : 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南疆駐地為例 | 34 |
誘發地震監測數值模擬與反演方法 | 35 |
云南高原山區地質災害與應急地質工作方法 | 35 |
災害與歷史. 第二輯 | 36 |
災害治理社會脆弱性研究 | 36 |
重力地貌過程力學描述與減災 : 庫岸滑坡 | 36 |
重慶市三峽庫區滑坡涌浪災害評價與風險評估技術要求 | 37 |
中國大陸寬頻帶地震流動觀測實驗與殼幔速度結構研究 | 37 |
中國的動員型災害治理 : 以地震為例 | 38 |
中國地震年鑒. 2017 | 38 |
中國地震史研究 : 遠古至1911年 | 38 |
中國地質災害時空分布及防災減災 | 39 |
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 上下 | 39 |
中國首次地震預報科學考察回顧 | 39 |
中國災害志. 斷代卷, 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| 40 |
中國災害志. 云南省卷 | 40 |
中亞高寒山區公路地質災害立體監測與綜合防控技術 | 41 |
自然災害對公共安全的影響及防御對策 | 41 |
自然災害社會經濟影響與風險評估 | 41 |
自然災害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 | 42 |
二、 國內標準規范 | 43 |
采空塌陷地質災害監測規范 : 試行 | 43 |
地面沉降測量規范 | 43 |
地質災害勘查預算標準 : 試行 | 44 |
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及圖件編制規程 : 試行 | 44 |
地質災害治理錨固工程設計規范 : 試行 | 44 |
巖溶地面塌陷防治工程勘查規范 : 試行 | 45 |
巖溶塌陷防治工程設計規范 | 45 |
巖溶塌陷防治工程施工技術規范 : 試行 | 46 |
巖溶地面塌陷監測規范 : 試行 | 46 |
三、 外文圖書 | 47 |
Advances in natural hazards and hydrological risks : meeting the challenge :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Natural Hazards (NATHAZ'19), Pico Island - Azores 2019 | 47 |
An impulse and earthquake energy balance approach in nonlinear structural dynamics | 47 |
Dangerous Earth : what we wish we knew about volcanoes, hurricanes, climate change, earthquakes, and more | 48 |
Geohazards : proceedings of IGC 2018 | 48 |
Landslides : monitoring, susceptibility and management | 49 |
Mud volcanoes of the Black Sea region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| 49 |
Submarine landslides : subaqueous mass transport deposits from outcrops to seismic profiles | 50 |
日本地震學會講演予稿集 2020年度秋季大會 | 50 |
? 2004-2018 中國地質圖書館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6469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7129號 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郵編:100083 電話:辦公室:(+86 10)66554848;文獻借閱、咨詢服務、科技查新:66554700 |